40年前,西安市雁塔路、北院门、钟楼盘道上下班时间的自行车铃声曾让外国人叹为观止,几千几万工人骑着自行车从东郊、西郊大型厂矿企业一二十米宽的大门进进出出,壮观的自行车“洪流”着实成了那个时代的标识,让人震撼、难忘。自行车,曾经是结婚恋爱必须出场的“活道具”、置家过日子的“看家宝”、卖粮买菜的“装运机”、几口人的“家家乐”,那么重要,那么显赫,可不到20年自行车就被淘汰、荒废、遗弃,退出了生活的舞台。谁能想到,近两年,自行车又风光无限重归现代生活,以一种时髦、靓丽的扮相“共享”在街头路口。改革开放40年,自行车从尊享峰顶悄悄跌入谷底,又风情万种地飘然而至无所不在,这道让人感慨不已的风景线见证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。
曾经街头的自行车洪流 图片来自网络自行车曾是陕西家庭“三转一响”之首年近七旬的王先生是老西安人,回忆自己结婚的情景时说,他最“硬气”的彩礼就是一辆二六型黑色“凤凰牌”锰钢自行车。那个年代的人们结婚讲究“三转一响”——自行车、缝纫机、手表、收音机,第一“转”就是自行车。王先生说,这辆自行车陪伴他20多年,骑着它买过粮、买过菜、驮过煤气罐,也载过妻子和孩子出门游玩,自行车承载着全家温馨、美好的回忆。那时,自行车可是西安市普通家庭的“奢侈品”,谁家有辆“飞鸽”“凤凰”“永久”牌自行车,左邻右舍都会啧啧羡慕。自行车俨然是家庭美好生活的一种象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