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市面上参数虚标、售后推诿的贴标机陷阱,我们梳理了企业选型时最易忽视的5大核心指标,并附赠头部企业实战案例。
选型避坑清单:
贴标精度≠最终精度
需确认设备是否包含视觉补偿系统,否则机械误差+产品公差可能让实际精度超标2mm。
兼容性陷阱
警惕“最大兼容直径”参数,需确认最小兼容尺寸,避免小瓶贴标时出现空标。
耗材兼容性
要求供应商提供实际测试过的标签材质清单,特殊材质(如镭射膜)需定制送标机构。
联线适配性
确认是否支持主流PLC协议(如西门子、三菱),否则联机改造成本可能超设备价30%。
保养成本黑洞
优先选择无油润滑设计的机型,传统油泵维护每年可节省5000+元耗材费。